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

追憶郭雪湖與郭松棻父子

一直到昨天,我才從聯合報副刊李敏勇先生的詩作《月印離散》得知,旅居舊金山多年的畫家郭雪湖先生已於今年大年初一(1月23日)逝世(到今天正好滿三個月),享壽105歲。1927年日治時期,郭雪湖與陳進、林玉山同時以膠彩畫入選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,被稱為「台展三少年」,陳進與林玉山早已辭世,如今,隨著郭雪湖的離逝,宣告了「台展三少年」時代的結束。




看到李敏勇詩題中的「月印」二字,我的心頭一顫,直接聯想到我最喜愛的作家郭松棻先生於1984年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小說《月印》,而郭松棻正是郭雪湖的長子,也是中國藝術史學者暨作家李渝的夫婿。《月印》和郭松棻是我的文學啟蒙導師,讓我深切體認文學的莊嚴。郭松棻與其摯友劉大任當年都因「保釣」而被列入黑名單,長期無法回國,同時放棄了柏克萊加州大學的博士學位,赴紐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。而李渝則獲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藝術史博士,任教於美國紐約大學東亞系。2008年我赴紐約,借宿友人處,當時友人就讀於New School,一日,她領著我到NYU處理事情,我碰巧見到李渝的研究室,立即潸然淚下。



我喜愛郭雪湖的畫作,其實是愛屋及烏。我愛郭松棻之文,也因而喜愛他周遭的人、事、物。郭雪湖最知名的畫作《南街殷賑》,繪於1930年,內容是迪化街大稻埕中元節的熱鬧場景,目前典藏於台北市立美術館。每次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這幅畫時,都會在這幅畫的外圍罩著一層防彈玻璃。每次去看這幅畫,我總是駐足在畫前,良久良久,不忍離去,默默地跟這幅畫說了很多很多的話。而我自己的名片盒,就是以這幅畫為圖案。



2005年5月,買了一期《印刻文學生活誌》,以郭松棻的照片為封面,亦即本期以郭松棻為特輯,專訪郭松棻,亦刊登他的幾篇新作。當時,他即將克服政治禁忌返台的傳聞甚囂塵上,我也非常期待他的歸來,沒想到,就在那年5月,《印刻文學生活誌》才剛出爐不久,就傳來郭松棻中風辭世的噩耗,時年67歲,李渝近乎崩潰。



昨天讀到的李敏勇的詩,是這麼寫的:

月印離散──悼雪湖老人兼懷松棻

雪融了

湖水冷澈

你睡在歷史的卷軸

隱沒於夕陽

大稻埕膠彩

倒映舊金山的餘生

模糊的國度

交織著離散

只印記在天邊

暗淡的月

被切割的鄉愁

橫越太平洋兩岸

父與子

聚首不在人間而在天上




寥寥數語,連連隱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